“一河连两省,文武耀千年”
从运城盐湖的"七彩调色盘"出发,
探访全球规模最大的解州关帝庙,感受武圣忠义精神;
走进永乐宫,惊叹元代壁画《朝元图》的艺术奇迹
穿越至三门峡大坝,见证新中国首个大型水利工程的雄伟!
探秘陕州地坑院,体验"地下四合院"的民居智慧。
“盐色染春秋,忠义刻山河——
这是一条用盐、壁画、水坝与窑洞写就的黄河史诗!”
*本活动属于半自助游户外活动,费用包含以外的自主费用自理,不含景区内导游讲解。
*以上行程时间及顺序供参考,受天气、交通、景区调控及队员体能等不同影响有可能会调整,以领队实际安排为准。
黄河三门峡坝风景区
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。它北邻山西省,西邻陕西省,被人们称为豫西“金三角”。距市区30km的三门峡大坝,诞生于1957年,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,被誉为“万里黄河第一坝”。
三门峡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,装机容量40万kw,全长875.2m,最大坝高106m,巍然屹立于黄河三门峡谷之间,是风景名胜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。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,“斧劈三门”,形成神门岛、鬼门岛、人门岛,故名三门峡。
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“中流砥柱”,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 之中;还有研究古代漕运的遗迹“黄河古栈道”,以及张公岛、梳妆台等众多名胜古迹,均蕴藏着不少美丽的传说。
与其交相辉映的是景色秀美的大禹公园,金碧辉 煌的迎宾阁和中西合璧的黄河三门峡展览馆,集春华秋实于一体的中日友好果园等十几处景点。她们都以雄伟的三门峡大坝为依托,形成了黄河古文化特色的整体, 具有独特的观赏品位。
运城盐湖
“不是海,却装下了4000年的咸淡人间。”山西省运城市,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,面积132平方公里。运城盐湖,古称“解池”,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南部,是中国最古老的天然盐湖之一,已有4000多年的开采历史。“五步产盐法”(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),至今仍保留古法晒盐技艺。
因杜氏盐藻和矿物质作用,湖水随季节呈现 玫瑰粉、翡翠绿、琥珀黄 等色彩,航拍如大地调色盘,夏季尤为明显。
关公故里(解州关帝庙)
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(hài)州镇,为关羽出生地及祖祠所在地。是全球规模最大、等级最高的关公祭祀建筑群,被誉为“武庙之祖”。始建于隋开皇九年(589年),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重修,占地22万平方米,集皇家规制与民间信仰于一体,历代帝王23次御赐匾额。
春秋楼二层悬空关羽夜读《春秋》塑像,仅靠立柱支撑,堪称“力学奇迹”。崇宁殿内有清代重檐歇山顶,26根龙柱雕刻精美,殿内关羽帝王装塑像高13.6米。
永乐宫
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,始建于元代(1247-1358年),原址位于永乐镇,1959年为避三门峡水库淹没,国家耗资220万元,将千余平米壁画切割、编号,整体迁移至现址,开创中国文物保护史先河。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群之一。
1961年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12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。现存无极门、三清殿、纯阳殿、重阳殿四座元代木构建筑,布局严谨,体现道教“天人合一”思想。
三清殿《朝元图》壁画总面积403平方米,描绘290位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面,人物高达3米,衣袂飘逸,色彩历经700年不褪,被誉为“东方画廊之冠”。
陕州地坑院
地坑院也叫天井院,地坑院,当地人称为“天井院”、“地阴坑”、“地窑”,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,被称为中国北方的“地下四合院”,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。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、山西运城、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地坑院的构造其实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~7米深,长l2米~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,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~14个窑洞,工程量2000个土方左右。窑洞高3米左右,深8米~12米,宽4米左右,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,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。其中一洞凿成斜坡,形成阶梯形弧行甬道通向地面,是人们出行的通道,称为洞,是地坑院的入口。
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,土层厚且坚硬,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,冬暖夏凉,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,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,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。所以地坑院千百年来受到黄河岸边豫西山区人们的喜爱,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,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。
版权说明:本文中所包含的部分文字、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,仅做研究、学习、欣赏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拥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